詞條
詞條說明
隨著汽車生產商對于零部件精密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產品拋光去毛刺方面,面臨著諸多壓力。傳統的拋光打磨方式已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磨粒流拋光工藝作為一種經濟的精密光整加工工藝,大大提高了汽車零部件的精度和品質,被國內外眾多**制造商所青睞。磨粒流工藝又稱流體拋光,是將具有粘彈性的流體磨料擠壓通過加工工件,達到去除內腔毛刺、內表面精整拋光和加工圓角的目的。對工件不同區域(包括難進入區域)的
空發動機制造這一且要求嚴苛的領域,內交叉孔去毛刺是一項不容忽視的關鍵環節,對發動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航空發動機內部存在大量內交叉孔結構,用于燃油輸送、潤滑、冷卻等系統。這些孔道的準確暢通直接關系到發動機的穩定運行。毛刺作為加工過程中的副產物,若留存于內交叉孔中,危害較大。首先,在高速運轉的發動機內部,毛刺可能脫落,成為異物。這些異物一旦進入關鍵部件,如渦輪葉片與燃燒室,會破
交叉孔去毛刺時,孔徑大小是選擇工藝的關鍵依據,不同孔徑適配的技術方案差異顯著,直接影響去毛刺效率與工件質量。對于孔徑小于 3mm 的微小交叉孔,需采用精細處理工藝。磁力研磨是優選,通過磁性磨料在磁場作用下形成柔性研磨刷,可深入小孔內壁及交叉部位,既能去除毛刺又不損傷孔壁,尤其適合電子元器件、精密儀器中的細微交叉孔。若毛刺較硬,可搭配微型電解工具,利用電化學腐蝕原理去除毛刺,且不會產生機械應力。孔徑
渦輪增壓主要是為了提高發動機的進氣量,從而提高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渦輪和葉片通常用精鑄工藝進行加工,鑄造后的渦輪內腔以及葉片的表面粗糙度都需要提高。對于渦輪內腔以及葉片的表面研磨拋光,建議采用液態磨粒流工藝。液態磨粒流是使用微磨粒對內腔,葉片等部位進行切削,其優點是加工表面不產生殘余拉應力和熱變形及其他加工變形層,增加工件的耐久度。磨削紋路可與某些零件(如噴嘴,液壓件,冷卻通道)通過流體的方向一致
公司名: 羅恩研磨技術(蘇州)有限公司
聯系人: 張英
電 話: 0512-57692993
手 機: 15151652895
微 信: 15151652895
地 址: 江蘇蘇州昆山市花安路1163號
郵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