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詞條說明
用推拿手法**骨折、脫臼、傷筋等病證的中醫骨傷科主要外治法。又稱正骨按摩、傷科按摩。早在周代就有了**骨折的醫生,《周禮·天官》有瘍醫專處折瘍的記載,晉代《肘后備急方》中**介紹了用牽引等手法正復關節脫位。唐代《備急千金要方》記載的下頜復位手法至今還用于臨床;《理傷續斷方》中記載的揣、摸、拔伸等正骨手法和肩、髖關節脫位的復位手法,**運用杠桿力學原理,對后世影響深遠。宋代《圣濟總錄》進一步總結了正
操作方法1.去掉蓋子,首先用微波爐將泥灸加熱2~3分鐘取出,攪扮均勻,根據融化程度再加熱10~20秒融化備用(外界溫度不同時間會有稍許變化)。2.清潔皮膚,用熱毛巾將皮膚熱敷1分鐘左右,待人體感覺泥灸溫度適宜后(試溫的時候可將手指放入融化好的泥灸中攪動十圈左右,感覺溫度合適即可敷泥),將其攤涂于病灶處、阿是穴(疼痛處),厚度1~2厘米,蓋上防水透氣紙(一次性床單)或用保鮮膜替代,再蓋上保溫用的毯子
艾灸,簡稱灸療或灸法,是用艾葉制成的艾條,艾柱,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方法。艾灸作用機制與針灸有相近之處,并與針灸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效果顯著等諸多優點。1、“灸”字,在現存文獻中,以《莊子》較早提及。如《莊子·盜跖篇》載孔子勸說柳下跖,碰了個大釘子,事后對柳下季說,“丘所謂無病而自
以藥入墨大約始于三國。其時制墨*韋誕“參以珍珠、麝香搗細末合煙下鐵臼,搗萬杵”,首開貴重藥物入墨之**。唐朝制墨工藝得到長足發展,藥墨也隨之興起。具有代表的祖敏唐朝墨官,研究松煙墨的制作經驗,多方取材配方,采用古松煙與鹿角膠煎膏和成制墨的方法,**于天下。其徒弟石墨者在墨中加人藤黃、冰片、犀角、巴豆等名貴中藥,使墨“芬芳馥郁”“其堅如防”。至宋時,制墨家潘古采用民間配方“百草灰”制成“百草霜”治
公司名: 北京鴻玉堂中醫研究院
聯系人: 姜經理
電 話: 18863060360
手 機: 18863060360
微 信: 18863060360
地 址: 山東威海榮成市盛悅商務11樓
郵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