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詞條說明
【時間地點】2020年12月22日--12月25日(22日全天報到)深圳一、課題介紹九日雕塑是紀旭老師在多年臨床中,總結而出的一套具有效果好、綠色無痛、無副作用、療效持久的面部身體重塑的針法及手法。所有授課內容9天結束一個療程。九日雕塑,是根據中醫原理運用針刺調理氣血,從而減輕或消除面部和身體的某些生理,病理性改變,進而達到延緩衰老,美容益顏的一種方法。“黃帝內經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
一、課題介紹我國現行傳統針灸醫術見于古今名醫著作者,多循于十四脈絡取穴,所定穴道,為數不一,經考正者有三百六十五穴,但二千余年來,我國針灸醫術仍不斷進步,根據歷代名醫經驗,經穴廢棄或不用有之,在經外發現或新設計者有之, 此中醫理頗具研究價值。董公先祖所傳針灸醫術,異于十四經脈絡,所設穴道部位與三百六十五穴道者大不相同,治法亦異,另有淵源,自成一派。“董針奇穴”是董景昌博士針灸絕技,傳承于臺灣、真傳
一、療法介紹:面部微雕針刺技術是通過針刺這一技術在面部主要是用它局部的作用原理,來改變組織結構從而改變組織功能,皺紋的出現首先是纖維蛋白的變化,皺紋(定義)是指皮膚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形成游離自由基,自由基破壞正常細胞膜組織內的膠原蛋白、活性物質,氧化細胞而形成的小細紋、皺紋。皺紋漸漸出現。出現的順序一般是前額、上下眼瞼、眼外眥、耳前區、頰、頸部、下頦、口周。面部皺紋分為萎縮皺紋和肥大皺紋兩種類型。
【時間和地點】2020年11月29日--12月02日(29日全天報到) 北京一、療法介紹朱丹溪(震亨),字彥修,生于公元1281年,卒于1358年。元代金華(今浙江義烏縣)人。從學于江蘇名醫羅知悌,深領河間學派之精旨,因倡導“陽有余陰不足論”,號稱滋陰學派。丹溪學派創立于15世紀明代,由金元四大名醫之一,朱丹溪所創,丹溪學術思想以養陰為主題,于氣、血、痰、郁、火諸證的治療亦多發揮,每被后世奉為圭臬
公司名: 中推聯合(北京)醫學研究院
聯系人: 李老師
電 話: 18514425289
手 機: 17600776485
微 信: 17600776485
地 址: 北京昌平北京
郵 編: